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综合新闻

永城:脱贫攻坚结硕果乡村振兴正当时

发布时间: 2021-09-24 15:20:49 发布人:永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浏览量: 【我要打印】 【关闭】

       豫东平原,大美永城;金秋九月,丰收正旺;各类水果,四季飘香;从巍巍芒砀,到沱河水畔,处处呈现城乡巨变、家园锦绣的时代画卷。

  风雨沧桑显巨变,乘势而为铸辉煌。五年来,全市78个贫困村退出贫困序列,1.9万户、4.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群众生活条件大幅度提升,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决战贫困,圆梦小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927.84元增长到2020年的12399.84元。通过实施“九大工程”和“六改一增”工程,脱贫村的村容村貌、户容户貌得到根本性改善,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

  城乡蝶变,幸福家园。五年来,脱贫村整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475元增加到16192元,年均增速10.92%,高于全省平均增速,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由2.75万元增加到12.8万元,5年之间增长4倍多。通过开展扶贫志智双扶工作,深化移风易俗、倡树文明乡风,推进孝善敬老活动和“星级脱贫户”评选等活动,激发广大脱贫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

  实干笃行,硕果累累。2015年以来,我市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等次连续五年为“A”级,2016年、2017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在省级考核中连续两年获得“好”的等次。2018—2020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代表商丘市省级考核连续三年获得“好”的等次。2018年—2020年,我市结对帮扶虞城县工作连续三年获得“好”的等次。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多个省级现场会先后在我市召开,残疾人贫困户办证全免费、实行一站式服务、产业扶贫“1333”模式全省推广;集中救治重度精神病贫困患者,在全省率先探索集中托养“永城实践”。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眼下,我市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各项工作,让农民富起来,让乡村强起来,让乡愁留下来,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基础上走向共同富裕。

  围绕“五大振兴”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金秋时节,秋色宜人,温室大棚内,留守妇女们笑语盈盈;乡村旅游点上,打卡游客流连忘返;沃野上,轰鸣的农机演奏着丰收的协奏曲……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动“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严格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动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持续深化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奋力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以农民增收为目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实施质量兴农战略。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继续实施“3030工程”,建设富硒小麦和优质强筋小麦种植基地各30万亩。加快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建设7.03平方公里食品产业园,抓好省级电子商务综合试点市建设,积极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重要农产品生产功能区、农业田园综合体、食品产业加工园、国务院面粉食品转型升级试点等建设。继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推进省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项目建设,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以引进培育为重点,促进乡村人才振兴。继续落实好“凤还巢”工程。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永城籍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举办种子、农药、肥料培训班,培训科技示范户、种植大户、经销商、技术人员。引进高学历人才,选派到乡镇挂职,在基层锻炼中发现、培养、使用人才,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入了新的活力。

  以文明创建为载体,促进文化振兴。围绕以文“化”城,推进全域文明创建。继续实施农村“敬老尚俭”工程,广泛开展好媳妇、好公婆、新时代好少年、好乡贤等“五好”评选活动。

  以环境宜居为关键,促进生态振兴。继续实施“厕所革命”、“保洁革命”、乡村污水治理、破旧房屋清零、村容村貌分类等专项行动,树牢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山水林田湖系统治理,促进生态振兴。

  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促进组织振兴。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党员队伍结构,积极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大力提高基层干部做好乡村振兴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基层骨干队伍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做好“六大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眼下,城乡的融合发展,带动了农民生产方式的转变,带来了乡村产业的兴旺。农民在家门口,纷纷转型为企业家、农场主、个体工商户……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党建为统领,实施产业振兴、惠民富民、科技振兴、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六大行动”,着力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振兴行动计划。着力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乡村经济创新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创新体系、服务体系,着力推进产业发展动力变革、效率变革、质量变革,着力实施集群发展、产业融合、“三新”经济、平台建设、项目带动、主体培育、创新示范、质量跃升8大提质增效标志性工程。

  惠民富民行动计划。统筹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强化社会保障能力建设,强化公共产品均等化供给,强化就业创业服务,强化教育、卫生、文化、养老共享平台建设,强化富民惠民共享机制构建,着力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形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农民持续增收机制。

  科技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农业全链条科技化改造,强化装备支撑。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建立集成配套技术体系。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化院市合作,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县(市),优化科技储备,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揽,以生态化、田园化、现代化为方向,以环境美、村庄美、庭院美为目标,以生态系统保护、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工程为重点,以建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机制为保障,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突出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五大行动”,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全面改善我市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乡村全面振兴创造优良环境。

  乡村治理行动计划。加强对乡村治理的领导,着眼于乡村振兴的整体布局及五个目标的实现,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理念和方法贯穿于乡村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探索乡村治理新模式。大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现代化,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

  乡风文明行动计划。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公共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以乡村文化创新为动力,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开发传播现代文化,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着力推进实施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五个一”工程,办好农村以文“化”人、寓教于文这一“学校”,发展农文融合、文旅融合这一产业,促进乡村文化振兴。